|
3月1日起 切斷淘寶京東外鏈 快手直播將實現電商閉環2月22日,快手電商發布公告稱,因第三方電商平臺與快手合作協議變更,自2022年3月1日零時起,淘寶聯盟商品鏈接將無法在快手直播間購物車、短視頻購物車、商詳頁等發布商品及服務鏈接。 同時,京東聯盟商品鏈接將無法在快手直播間購物車發布商品及服務鏈接,但可在短視頻購物車、商詳頁等發布商品及服務鏈接。 快手電商表示,為保障消費者體驗,建議商家提前做好結算和售后訂單處理,盡早通過快手小店做好商品承接。 一位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快手電商此舉,意味著在2022年3月1日以后,快手直播間的電商交易將在快手平臺實現完全閉環,而在短視頻內容上,快手還為京東聯盟保留了外鏈的出口。 另一位熟悉快手電商的人士則表示,近年來,快手電商已經在不斷降低外鏈在整個電商交易中的占比,因為無論是從商家管理,還是消費者服務上,生態閉環才是最佳的選擇。 實際上,在快手之前,抖音早已實現了直播電商的交易閉環。 近幾年,直播電商無疑是互聯網行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。QuestMobile近日發布的《2021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大報告》顯示,短視頻使用時長已從2020年的占比21%增長至2021年的25.5%,即時通訊的時長占比從2020年的23.4%降至2021年的21.2%,這意味著,短視頻已經超越即時通訊,成為占據人們網絡時間最長的行業。 而短視頻行業的頭部陣營,被字節系、快手系牢牢占據。憑借著短視頻的崛起,字節系和快手系的用戶使用時長分別達到21%和10.2%,僅次于騰訊系的35.7%,已超過百度系的7.7%和阿里系的6.7%。 流量背后,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,快手、抖音相繼切入直播電商領域,核心目的也是對流量進行變現。 在發展初期,短視頻平臺形成的流量洼地,成為傳統電商平臺覬覦的蛋糕,同時,短視頻在高速發展過程中,也十分樂意通過與傳統電商平臺的合作實現“共贏”。 所以,無論是抖音還是快手,在最初發力電商業務的時候,都和淘寶、京東等外部平臺達成了合作,借助這些合作,抖音、快手等也很快具備了電商交易的能力。 但是,隨著電商業務尤其是直播電商的發展,短視頻平臺也意識到一個問題,如果只提供流量,那自己就變成其他電商平臺的導流工具,徹底被管道化。而這,不是短視頻平臺希望看到的,所以,自建電商平臺,也成為短視頻平臺近兩年重點發力的方向。 2020年10月,在與淘寶的合作到期后,抖音宣布直播間購物車將不再支持第三方來源的商品;在此次發布公告之前,快手也曾于去年11月宣布直播間不再支持來自有贊、魔筷等第三方渠道的商品。 而這次調整,快手將徹底切斷直播間來自淘寶和京東的外鏈,屆時,快手將和抖音一樣,實現直播電商生態的完全閉環。 切斷外鏈,是否會對快手直播電商產生一些影響?上述分析人士告訴記者,影響肯定會有,但已經微乎其微。 根據快手2021年三季度財報,外部平臺在快手電商的占比已經非常低。2021年三季度,快手電商交易總額為1758億元,同比增長86.1%,其中,快手小店作為快手電商業務的閉環模式,對電商交易總額的貢獻率從2020年第三季度的71.4%增至了2021年同期的90.0%。 這說明,在去年第三季度,外部平臺的商品占快手電商整個盤子的比例只有10%,現在或許會更低。不僅如此,外部平臺的交易除了直播電商,還包括短視頻電商,而目前,快手并沒有完全切斷短視頻生態的外鏈。 所以,切斷外鏈對快手的影響并不大。相反,在實現閉環之后,快手對直播電商能實現100%的掌控。 據記者了解,快手小店作為快手的自營電商平臺,消費者可以像訪問傳統電商平臺一樣,直接在快手小店購買產品及服務,消費體驗上不會有太大差異。 而對快手平臺來說,閉環意味著其可以監督快手小店所出售產品的質量,也能夠為平臺賣家建立起一套信譽體系,這讓快手電商的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。 2021年,快手電商的三個關鍵詞是:大搞信任電商、大搞品牌、大搞服務商。在快手看來,信任是快手電商的基石,快手電商要想持續發展,就必須確保一筆筆交易之后,粉絲和主播的信任關系在不斷增加。 而打造電商生態的閉環模式,也是快手強化信任的一個重要舉措。然而,閉環模式也意味著更重的資產投入,原先交由外部平臺承擔的很多業務環節,現在都需要由快手自己承擔。 比如快手現在要吸引更多品牌商入駐、要構建服務商生態服務商家,以及要不斷完善整個電商交易的各個環節等。根據快手2021年底披露的數據,2021年下半年,快手電商新用戶復購率提升10%,開通信任權益的店鋪復購率提升12%。其中2021年9月,快手電商的復購率突破70%。 品牌方面,截至2021年11月,快手電商新入駐品牌數量增長186.1%,品牌自播GMV增長841%。與此同時,2021年有33個品牌在快手支付GMV破億,60個品牌支付GMV過5000萬。 所以,對快手而言,切斷外鏈只是其直播電商業務的一個新開始。一位資深的直播電商業內人士曾表示,直播電商從來不是流量生意,流量和商業是兩件事,流量只是一種要素,商業則是將各種要素組合創造價值。 因此,當短視頻平臺將電商流量都收攏至自己的平臺上以后,如何做好后續的商業,才是它們要應對的真正挑戰。 |